COPYRIGHT © 2017 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7008392号-2 中企动力提供技术支持
关注与需要
经营业绩
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
技术服务
大事记
社会责任
循环经济
近年来,方圆公司紧紧围绕黄蓝国家战略实施,以创建循环经济标杆、打造生态绿色铜业为目标,不断加大科技投入,加快技术创新,坚持发展循环经济,走出了一条低能耗、低排放、低碳化、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之路。
一是依靠技术创新,推动资源综合利用。公司始终将科技作为立企之本、兴企之道,牢牢咬住技术攻关不放松,将科技作为促进节能降耗、实现循环发展的最有效方式,加快转型升级进程。

公司以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”项目为契机,戮力攻关,自主研发了多元炉+火精炉的“两步炼铜工艺”,彻底改写了世界有色冶金史,为铜、金、银等有色金属及稀贵稀散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取建立了先进、高效的范式,充分发挥该工艺“搅动激烈,脱杂能力强,有价金属回收率高”的独特优势,广泛处理各种多金属复杂伴生矿料。同时,将有价元素富集到烟灰、铜锍和下段工序的阳极泥中,再通过自主研发的烟灰综合回收提取技术,将矿产资源中的金、银、铂、钯、硒、碲、铋等十余种金属综合提取出来,回收率达到了100%,实现了矿料深度高效利用、多金属综合回收捕集。
该工艺技术实现了炼铜工艺由“三步”变“两步”,综合能耗及运营成本较传统工艺下降15-20%,吨铜费用节省500元,该工艺技术已列入《中国制造2025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,被誉为全球“第四代冶金工艺”和“铜产业绿色发展的首选技术”。
二是依靠项目衔接,推进资源循环利用。为实现清洁生产、绿色发展,公司立足生产实际,以冶炼项目为核心,不断延伸循环产业链条,配套建设了余热收尘、脱硫制酸、净化水、渣选矿、烟灰处理、阳极泥利用等项目,环环相扣,闭路循环,变废为宝、循环利用,彻底解决了工业三废的处理问题,真正形成了上下游有效衔接、能源多次利用、原料吃干榨净、“三废”合乎标准的循环经济模式,真正达到了“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的终极目标。
投资8.3亿元建设的稀贵金属及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,采用自主研发的火法熔炼和湿法浸出新工艺,阳极泥经湿法浸出后,进入火法冶炼工序,产出黄金、白银等主要产品,同时回收硒、碲、铂、钯、铋等稀贵稀散金属,实现对有价元素的综合高效提取。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铜阳极泥综合处理基地。
建设的余热利用项目,可将高温冶炼烟气中的余热资源充分回收,梯级利用,高温用于发电,低温用于供暖;建设的烟气制酸项目,对冶炼烟气进行综合处理,将其中的SO2和SO3充分转化吸收,制成合格的工业硫酸,年产硫酸100万吨,尾气实现达标排放;建设的渣选矿项目,对冶炼渣进行高效处理,充分回收其中的铜等有价元素,剩余尾渣可用于生产水泥、微晶板材等建材产品;自主研发设计的污酸处理工艺项目,对冶炼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酸污水进行处理,同步实现中水回用、闭路循环和“污酸变好酸”,实现了废水、废渣、废气处理的资源化、无害化、高附加值化的循环利用,真正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。
三是依靠工程改造,实现资源回收利用。为实现对生产中各种能源、资源的充分回用,我们在现有生产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改造,力图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。投资近亿元建设实施了“余热余压利用工程”,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充分利用,部分用来发电,部分用来供热,而蒸汽凝结水又回收重新作为补水进入余热锅炉,年可发电9500万千瓦时,节约标准煤4.5万吨,节水12.5万吨,真正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。同时,我们还上马了“烟气回收与余热利用节能减排项目”,该项目是“两步炼铜项目”的子项目,作为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山东节能减排试点项目,年可节约标准煤6.2万吨,年可减排CO2约16万吨。
四是依靠标准化建设,推动产业升级。公司依托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,使标准化与循环经济相结合,致力于走绿色发展之路,促进产业升级。公司树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,实现了闭路循环,吃干榨尽,形成了冶炼循环“6+1”标准化产业链模式。“1”是指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池熔炼技术,即“BBS技术”;“6”是指以“BBS技术”为核心的6条循环经济标准化产业链及辅助链条。通过该模式,将所投原料吃干榨尽,过程中产生的废热、废渣、废气、废液实现了闭路循环,使企业摆脱了环保压力,并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,颠覆了冶炼行业的传统观念,由国家试点单位上升为国家示范单位,并向全国推广,成为有色行业的标杆、典范。
下步,公司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高效生态定位,加大研发投入,开展联合技术攻关,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有色行业绿色发展。